飛象網訊(計育青/文)混改剛剛落地,中國聯通立刻打響了創新業務發展的第一槍。
8月25日-26日,中國聯通與廣州市政府聯合主辦了“中國聯通物聯網生態大會”,這次大會吸引了包括物聯網芯片領域、終端模組領域、網絡通信領域以及主要行業領域的上千家物聯網龍頭企業參加,參會人數超過3000人。如此規模和影響的大會,反映的是中國聯通對創新業務發展的高度重視。事實上,在中國聯通的混改方案中,創新業務發展原本就是中國聯通混改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眾之力,推產業前行
在此次大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今后將積極引入具有行業領先地位、與中國聯通具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各方聯合在物聯網等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推動重點業務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
作為實質性的重要步驟,中國聯通牽頭成立了中國聯通物聯網產業聯盟,發起單位包括航天科工集團、電子科技集團、樹根互聯、東軟、光啟互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巴巴、騰訊、新華三、博世、海爾、上海諾基亞貝爾、霍尼韋爾、中興通訊、華為、漢威電子、聯想、川儀、軟通動力、英特爾、亞信、大唐、百度、宜通世紀、高通、昆侖海岸、思愛普、思科、愛立信等3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姜正新在接受飛象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中國聯通希望通過物聯網產業聯盟來聚集產業生態各方力量,開展技術、標準和產業研究,共同探索物聯網產業鏈各方的新模式和新機制,開展試點示范,打造全球化的合作平臺。未來中國聯通物聯網產業聯盟將圍繞提升產業協同、推動產品創新、深入行業研究、加速產業聚集以及創立聯盟基金等內容開展工作。
在本屆大會上,中國聯通還發布了一項資金扶持計劃,希望借此鼓勵合作伙伴與中國聯通一起做大業務規模,分享發展紅利。
穩扎根基,為物聯網鋪路
自2014年開展物聯網專業化運營以來,中國聯通一直非常重視加強物聯網的網絡連接能力,在不斷強化移動通信網和固網之余,還大力投入建設物聯網專用網絡。據姜正新介紹,中國聯通一直在積極推進NB-IoT全國網絡商用,目前已在全國數十城市開通了NB-IoT試商用服務,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還實現了全域覆蓋。另外,中國聯通又采用通用硬件和NFV技術完成了核心網云化工作,使得全國300多城市具備了快速接入NB-IoT網絡的能力,同時也為5G網絡架構的變革做了提前儲備。
“為滿足物聯網業務對速率、移動性、語音等方面的需求,中國聯通也在加快推進eMTC試商用進程。”姜正新說。
目前北京、廣東等多個地區已經開通了eMTC試驗網,具備了試商用條件。就在不久前,中國聯通在廣州思科智慧城開通了eMTC網絡,首次在現網同時支持NB-IoT/eMTC兩種技術,這標志著eMTC技術向正式商用又邁進了一大步。
為加快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中國聯通一直在積極推動物聯網模組的標準化、規模化、開放化。中國聯通現有的NB-IoT/eMTC可用網絡頻率為900MHz和1800MHz,根據全網通手機的成功經驗,姜正新呼吁產業各方共同推動全頻模組成為物聯網產業的標配乃至國家標準,從而實現規模化發展,最終降低物聯網模組成本,助推產業升級。
萬物互聯,平臺是關鍵
如果說優質可靠的網絡連接是物聯網業務的基礎,那么物聯網平臺就是管理海量連接的關鍵。在較早的時候,中國聯通引入了Cisco Jasper全球領先的連接管理技術,這為中國聯通的物聯網業務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姜正新介紹,物聯網平臺主要包括連接管理和應用使能。在應用使能方面,中國聯通通過聚合各種共性能力,對外提供了標準化、集中化和開放化的應用使能服務。目前中國聯通正在與合作伙伴打造定位、語音、安全、地圖等水平能力,同時也在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領域推進行業通用能力的建設。另外,中國聯通一直在推進IoT能力開放網關的建設,借助IoT能力開放網關,運營商可以對共性能力進行統一封裝,以API等形式對外開放,支持合作伙伴快速開發各類應用。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運營,平臺能力不斷增強,上線企業客戶數已超過1萬戶,連接數達到了6000萬,API調用31億次,成效顯著。”姜正新說。
加快各行業數字化轉型
物聯網一直被認為是推動經濟發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動力和手段,這也是中國聯通發展物聯網的一個出發點。姜正新認為,物聯網將為企業帶來全方位的價值,包括改善供應鏈流程、加快業務部署、提升產品體驗、實現產業升級轉型。不過從企業的實際需求來說,運營商僅僅提供一張SIM卡遠遠不夠,最好能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讓企業能迅速啟動項目建設、盡快投入應用。
“中國聯通正在為應用開發者提供各種資源支持,除了SIM卡,還包括免費云存儲和計算服務、物聯網應用使能API和物聯網開發板等。”姜正新說。
中國聯通還將在2017年底前推出開發者社區,在此基礎上提供支撐培訓、能力開放、應用發布、渠道推廣等四大服務,也可為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和文檔、培訓資料、社區論壇、共性能力、應用發布、應用推廣等服務內容。另外,中國聯通還將每年召開中國聯通物聯網開發者大會,為各類開發者提供交流平臺,實現經驗分享、共同成長。
“上述一系列措施將幫助開發者縮短開發周期、降低開發成本,并打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環境,助力業務創新,實現共同的商業成功。”姜正新說。
布局全球連接
物聯網市場前景廣闊,國外企業在積極拓展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全球市場。據姜正新介紹,中國聯通正在通過國際漫游、eSIM遠程簽約管理、跨連接管理平臺對接和多IMSI信令轉換等四種方式,打造“一點接入、統一管理、高效服務、成本可控”的物聯網“全球連接”服務。
實現“全球連接”的基礎是國際漫游能力,中國聯通2015年建成了物聯網專網并投入商用,經過持續強化國際漫游服務質量和覆蓋范圍,目前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覆蓋120個國家和地區、191家運營商的物聯網國際漫游服務。
eSIM可以降低全球連接的服務成本,通過eSIM遠程簽約管理,企業可以以較低成本享受本地化的網絡服務和資費水平,實現低成本、可持續運營的全球化部署。姜正新告訴記者,中國聯通一直在積極關注和跟蹤GSMA eSIM技術的演進,目前正在與一些國際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開展相關合作,未來將推出相關服務。
跨平臺連接也是實現高效全球連接服務的重要方式,可為不同運營商的客戶提供更加本地化的統一服務。目前,中國聯通已和德國電信建立了物聯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覆蓋中國和歐洲的一體化連接管理服務。中國聯通還在全球某些熱點地區推進多IMSI信令轉換平臺,希望通過信令轉換的方式,幫助企業客戶減少業務運營成本。
“中國聯通正在積極打造物聯網全球連接的能力,助力企業實現全球發展的理想。”姜正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