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落實網絡強國戰略、促進電信基礎設施資源共享,中國政府在2014年對電信行業進行了整合,成立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八年以來,中國鐵塔充分發揮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隊”和5G新基建“主力軍”作用,協同電信運營商深化共享共用,大幅加快網絡建設速度。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鐵塔已累計投資2638億元,建設了超過348萬個塔類基站項目,使得中國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移動寬帶網絡,5G建設更是領先全球。
八年來,在中國鐵塔的全力守護下,無論是波折不斷的新冠疫情,還是地震、臺風、洪澇、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中國移動通信網絡總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息生命線;無論珠峰登頂、鄉村網課,還是數十萬人云集的慶典活動、重大賽事,移動寬帶信號總能提供穩定、高速的連接。隨著數字化經濟的崛起,中國鐵塔還著力將通信塔升級為數字塔,服務數字治理、賦能千行百業,實現了行業降本、政府增效、民生受益。

大大加快網絡建設步伐
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移動通信網絡從3G普及到4G 、5G商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而中國鐵塔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國鐵塔成立之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各自獨立建設基站基礎設施,存在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利用率差、投資回報低等問題。成立中國鐵塔之后,國內通信鐵塔進入了“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獨建”時代,建設、運維實現了集中化、專業化,鐵塔資源的使用效率和價值匯報也得以大幅提升,不僅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大大加快了網絡建設速度。據統計,自2014年7月中國鐵塔成立以來,通過統籌規劃各家運營商的建設需求,新建約70萬座通信鐵塔,物理站址數增至210萬。截至2022年6月,三家運營商站址總數達到了330.2萬個,增加了1.38倍,網絡覆蓋的高鐵、隧道、地鐵總里程超過3萬公里。

為縮小城鄉數字化鴻溝,中國鐵塔新建站址中的62%位于農村及鄉鎮,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的網絡基礎設施布局更加均衡。與此同時,新建鐵塔共享率也從14.3%提升至81.5%,相當于少建94萬座鐵塔,節約行業投資超過1690億元,真正實現了又快又好的集約化發展。在中國鐵塔以及電信運營商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中國共擁有600萬個4G基站,超過全球總數的一半,基本覆蓋全國所有鄉鎮、村莊,貧困地區也做到了信號通達;中國還部署了超過185萬個5G基站,全球占比60%以上。
在規模大、覆蓋廣、品質高的高速移動寬帶網絡的支撐下,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數字服務市場。
集中資源辦大事
中國鐵塔集中體現了“集中資源辦大事”的中國特色,也是總體規劃、共建共享、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一次創新性探索。中國鐵塔秉承這種精神,進一步提出變“社會塔”為“通信塔”,利用路燈桿、監控桿、電力塔等數量龐大的社會資源部署基站,提升了社會存量資源的使用效率,也為低成本、高效率推進網絡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統計,2021年中國鐵塔新建地面宏站有16.6%利用了社會資源,新建微站則有58.3%利用了社會資源。

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中國鐵塔一方面采取市場化手段,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各級地方政府支持,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的綜合規劃、集約化發展。為此中國鐵塔積極推動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入規、入法,先后與30個省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27個省市對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進行地方立法。此外,國內還有31個省市的383個市政府出臺了支持文件,全國90%以上的縣區將無線站址納入了城鄉發展專項規劃,有29個省市出臺了《建筑物移動通信建設標準規范》。中國鐵塔還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鐵路等單位達成了戰略合作,爭取電力桿塔等專有資源向行業開放。
打通了跨行業的資源共享利用道路之后,中國鐵塔全心全意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任何困難都沒有讓中國鐵塔稍有停頓。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很多行業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不過中國鐵塔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公司經營、網絡建設、服務質量的穩步推進。無論城鄉,人們的網絡體驗一直在持續提升,即使在偏僻的山鄉,因疫情防控而無法到校上課的孩子們也因高質量的無線網絡而實現了“停課不停學”。在這一切的背后,是中國鐵塔與行業伙伴聯手在高山之巔、密林深處新建站址5萬多個,實現了全國行政村4G網絡全覆蓋,為偏遠地區的人們架起了信息“高速路”。

為行業數字化插上雙翅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推進數字化升級,為這一切提供支撐的則是遍布城鄉的無線基站。
2021年以來,國家決定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漁”,以此來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保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不過禁漁政策推出后,如何有效監控、執法卻是一個難題。為此中國鐵塔在長江流域重點區域新建共享通信鐵塔4000余座,累計投入超6億元建設了5000多個視頻監控點位、300多個雷達監測點位,助力“禁漁天網”基本實現重點水域全天候全覆蓋。2022年5月,長江金口段出現了大量江豚,這些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生物成群出現,表明在中國鐵塔的有力支持下,持續一年多的長江禁捕已初見成效。
優質耕地的保護事關糧食供應安全,因此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不過由于全國耕地分布廣、面積大,職能部門很難做到高效的巡查、監控。中國鐵塔正在利用其鐵塔資源,為各地政府提供耕地監控服務。鐵塔有較好的高度,又具備供電和高速數據傳輸能力,可以很方便地加掛360度高清攝像頭,監控周邊大范圍耕地的情況。據統計,在河北、湖南等18個省市已有37851座鐵塔服務于耕地保護工作。
目前中國鐵塔逐步建立了視覺感知、數據采集、圖像分析、信息處理等數字化能力,打造了全國統一開放的鐵塔視聯平臺,以“鐵塔+5G+AI”的形式對外提供“千里眼”、“順風耳”、“智慧腦”等能力,廣泛服務于環保、林草、農業、國土、水利、交通、應急、地震、衛星導航等數十個領域。
此外,中國鐵塔還積極拓展站址的服務功能,面向社會提供換電、充電、備電、保電等多元化智慧能源服務。截至2022年6月,中國鐵塔的智能換電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280多個城市,部署換電網點5萬多個,日均換電服務超200萬次,減少碳排放超過170萬噸。這使得中國鐵塔成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輕型電動車換電業務運營商。此外,中國鐵塔還在居民區部署120多萬充電端口,為近700萬居民提供電單車充電服務;累計部署備電點位4萬多個,廣泛應用于通信、金融、公安、醫療、石化、政府、教育等多個行業。

從推動通信塔站的集約化運營,到推動社會資源桿站支持通信站址建設,再到以通信站址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升級,中國鐵塔的共建共享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靈活多樣,彰顯了央企服務國家戰略、創新發展的責任擔當。這既是中國鐵塔的巨大成就,更是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