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計育青/文)2024年5月,華為ICT大賽2023-2024全球總決賽結果公布,來自新疆大學的三位同學從超過17萬名學生中脫穎而出,榮獲全球總決賽一等獎,著實令國內外高校對新疆大學的ICT人才培養水平刮目相看。
新疆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汪烈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新疆大學在國家、自治區政府的支持下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都有了極大的改善,這是新疆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快速提升的根本保障。“與此同時,新疆大學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在教育部的領導下與華為等ICT企業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開展了深度合作,使得進一步提高了新疆大學ICT人才培養的‘質’和‘量’。”汪烈軍說。

校企聯手育英才
數字經濟時代,ICT產業本身就具有需求旺盛、高增長的屬性,再加上ICT基礎設施和應用事關國家的數據和信息安全,中國有必要做大做強自己的ICT產業。為了向新疆乃至全國各行各業輸送急需的高質量ICT人才,新疆大學在2016年與華為簽訂了ICT學院合作協議,合作向在校大學生傳遞華為ICT技術與產品知識,為社會及ICT產業鏈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技術人才。

據記者了解,華為ICT學院是一項面向全球的校企合作項目,華為會為簽約高校提供師資培訓、課程設計、實驗室建設、人才培養和認證等服務。汪烈軍告訴記者,華為ICT學院現在每年都會為新疆大學提供4-6名教師培訓機會,并在華為ICT大賽期間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來培訓學生。“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是西部地區唯一的‘領先級’華為ICT學院,得到了華為在各項政策和服務保障方面的大力支持。”汪烈軍說。
ICT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在校教育,還需要良好的產業環境提供實踐實訓機會。新疆地處西部邊陲,ICT產業的發展水平無法與東部發達省市相比,為此新疆大學一方面在校內建設了一系列實習基地,另一方面還與華為、中興通訊等企業建立了合作實訓基地。“新疆大學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為ICT專業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企業實習機會。”汪烈軍說,“比如信息、通信專業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華為的實習基地,東莞、深圳、成都的一些ICT企業也接收新疆大學的本科生實踐實習。”
新疆大學參與華為ICT學院項目形成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應,隨后新疆財經大學、新疆工程學院、喀什大學、伊犁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等高校都陸續參與了華為ICT學院項目,形成了逐漸繁盛的ICT英才培養體系。“我是新疆大學參與華為ICT學院項目的倡導者、執行者,總的感受是多方受益:師生受益、學校受益、國家受益。”汪烈軍說。
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攀升
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有很多評價方式,但是最直觀的莫過于同臺競賽的結果。2019年新疆大學學生在華為ICT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兩項三等獎,2021年獲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2022-2023年獲得全球總決賽三等獎兩項,進而在2023-2024全球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一項。一年一個臺階,一年一個新面貌,新疆大學ICT人才的培養質量蒸蒸日上。“這是新疆大學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成就的最好表現。”汪烈軍說。
汪烈軍認為,新疆大學學生在全球學科知識競賽中獲得優秀獎項,一方面表明師生堅持不懈的付出有了回報、近十年的校企合作有了直觀的成效;另一方面,一枝獨秀不是春,一兩支隊伍獲得大獎也代表不了整體水平,新疆大學ICT人才培養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與此同時,華為ICT大賽在新疆高校中的影響也與日俱增,2019年還僅有包括新疆大學在內的兩所高校、幾十位同學參賽,2024年全疆已有近31所高校、1800多位同學參賽,極大激發了大學生參與ICT學科競賽、學習和演練專業前沿科技的熱情。
如今新疆大學每年向全國輸送1600多位的ICT專業本科畢業生和碩士、博士人才,另有3000多位電氣、機械制造等ICT相關人才,這些畢業生大多數都留在了新疆,為本地ICT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的發展發光發熱。
深化校企合作,從量變到質變
汪烈軍告訴記者,如今新疆已經不再是邊遠地帶,這里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中國與中亞、西亞加強經貿合作的橋頭堡,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數字應用需求會越來越旺盛,ICT企業在新疆大有可為。為支持本地ICT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新疆大學一直在積極加強校企合作力度,擴展ICT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比如鑒于與華為ICT學院項目的合作收獲滿滿,新疆大學正在與華為協商下一步的合作意向,包括師資培訓、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實現ICT人才培養從“量增”到“質變”。
汪烈軍表示,新疆大學有意參與華為面向高校推出的所有項目,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并積極響應教育部發出的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的倡議,攜手華為探索智慧校園、智慧交通、智慧礦山、綠色算力等行業應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事業發展,人才為先。隨著新疆外貿和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各行各業對ICT人才的需求會日益迫切,新疆大學與華為的合作源源不斷地為當地提供了懂理論、會實踐的高質量ICT人才,不僅有力地支持了本地的經濟發展,也為新疆構建立足中國、輻射中亞的高科技產業高地奠定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