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易歡)當前,隨著模型能力的增強,行業關注點正逐漸從單純追求更大規模和更快訓練速度轉向如何更高效更經濟的部署這些模型,以執行實際任務,以及如何讓模型具備更強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AIAgent已經突破了試驗階段,開始了大規模行業化應用,AI Agent規模化應用,標志著技術范式從工具賦能躍遷至自主智能體協作網絡,催生了人機制工作生的新型生產形態。
在今天舉辦的“2025云網智聯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SNAI推委會主席敖立表示,自智網絡作為AI與通信網絡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通信、感知、計算、智能、大數據、安全等一體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服務。一方面它通過AI技術賦能網絡,推動了網絡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改變了運維流程,實現了運維高效率和客戶體驗的提升;另一方面,自智網絡也是網絡助力AI發展的必然選擇,使AI集群整體性能,強化推理效果,AI應用體驗的關鍵保障。
過去幾年,我國智算基礎設施建設,AI智能化應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推動了算力網絡大幅提升了三大能力,第一是支撐了算力互聯的大帶寬、立體組網能力,連接算力樞紐和邊緣算力中心的帶寬已經達到了TB級。第二是支撐了算間互聯高品質傳輸能力,智算互聯對時延的要求低于10ms,并要求廣域無損傳輸,零丟包,旨在避免重傳,提升算效。第三是支撐用戶入算網絡自動化、智能化運維能力,要求網絡具備按需彈性、敏捷建拆,故障自愈能力。
DeepSeek開源大模型打破了算力至上的傳統認知,智算中心的發展從提升算力規模和帶寬容量方向轉向算網和計算優化并重發展,對算間跨域協同訓練的需求有所降低,但是云邊協同推理,大容量數據傳輸的訴求會持續上升,通過多級模型的推理,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調配,持續降低推理成本和縮短推理時間,也對網絡提出了持續升級的需求。
對用戶入算網絡而言,開源大模型降低了行業用戶的使用門檻,用戶智算應用需求爆發,邊緣節點部署輕量化模型,實時推理應用、復雜任務回傳等推動入算需求提升。存算分離等應用出現,更加聚焦用戶數據安全。面向新用戶的入算需求,運營商持續探索任務式數據搬運等新模式,提升算力服務水平,降低了算力服務成本。總體而言,網絡將持續向大帶寬、低時延、立體靈活組網方向發展,解決智算中心間的互聯需求,同時引入無損傳輸等技術,提升數據傳輸效率,同時通過按需彈性靈活敏捷的提供網絡服務,提升了網絡服務效率,滿足用戶差異化的入算需求。
敖立認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網絡將成為提升AI集群整體性能、強化推理效果的關鍵。此外,他指出,目前通信行業是AI采用率最高的行業之一,為了更好的賦能業務發展,應對營收放緩、OPEX持續增長帶來的挑戰,全球運營商持續加大在AI、生成式AI上的投入,希望在運維運營營銷服務以及業務交付三大方面節省近千億美金。從2025年初產業洞察來看,各大運營商紛紛退出了基于AGENT的創新應用,中國電信基于700+AI小模型,疊加大模型,構建了故障、現場維護、網優方面的數字助手和智能化應用。中國移動基于一個多模態網絡大模型、160+小模型標桿能力,孵化了13個AI大模型網絡場景化應用。
談及網絡智能體的發展,敖立坦言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在技術層面,需要解決網絡多模態數據處理復雜問題,需要融合文本、時序數據、圖數據機用戶行為等多模態數據,智能體感知能力要求很高。跨域跨層多智能體場景下智能體間協同需求、協作機制很復雜。智能體交互機制需要解決,故障處理等場景需要高實時響應,但智能體依賴的AI推理決策缺乏可視化解釋,敏感操作對網絡安全帶來一定風險。
在應用評估層面,當前的智能體主要集中在故障恩診斷、業務發放等場景,并且大多是單場景定制,泛化能力較差。產業上缺乏綜合評估體系,難以量化評估智能體應用效能,不利于智能體復制推廣。在生態培育層面,當前還面臨著概念內涵未形成產業共識,現網應用仍以試驗為主。規模商用部署進展緩慢,跨廠商互操作,智能體協同互通仍不明確等問題。
敖立表示,針對這些挑戰,信通院愿意協同產業伙伴共同加快網絡智能體技術研發及應用驗證等工作,引導產業共識,加速標準制定,推動規模部署,激發產業活力。為此信通院持續深化自智網絡領航者計劃2.0,在2024年四大關鍵舉措的基礎上,新增了網絡智能體測評體系建設,強化網絡智能體技術研究和行業洞察,強化AI+網絡相關產業政策研究,并通過以評促建,以促促用方式,開展網絡智能體測評,引領自智網絡面向L4高階自智。
當前信通院初步形成了AI智能體評估體系,參考通用評估框架,構建了網絡運維管理智能體評估框架,涵蓋了網絡運營管理專業的場景評估,后續將聯合產業伙伴持續挖掘行業場景,完善評估框架體系,實現全流程的評估。
敖立透露,接下來重點推進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技術研究和產業洞察,構建覆蓋網絡運營、運維全生產流程,覆蓋更多的高價值場景,更加綜合通用的評估框架體系,該評估體系可以全面評估大模型驅動,強化學習AGENT,以及多智能體系統,支撐倫理合規、魯棒安全、性能效率、基本功能等多方面的測試,并能夠對專業場景覆蓋度、推理邏輯鏈、自動化執行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二是聯合制定網絡智能體測評標準和規范。優先面向產業共同關注的L4高價值場景制定評估標準。當前已經初步覆蓋了IP網絡變更、傳輸監控排障,家寬的業務開通等場景的智能體標準將在近期發布。待標準發布后,將面向全產業伙伴征集網絡智能體案例,并開展測試認證,通過以測促用的方式推動網絡智能體研發及應用成熟。
敖立透露,2025年,信通院將繼續聚焦智能網絡領航者計劃20.三大目標,分批次推動產業活動和測評工作。上半年將完成2025年所有新立項團標的基線化,支撐新業務新場景的測試認證,并推動團體標準向行業標準轉化。下半年將持續開展測評認證,包括服務體驗和解決方案測評,以及網絡智能體測評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