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副總裁謝廣軍女兒開盒孕婦”事件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也引起社會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擔憂。隨后央視新聞也播出《如何給個人隱私保護,再加把“鎖”?》,就為什么會發生“開盒掛人”的情況,這些個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等問題,以及背后的黑色產業鏈,進行了深入專題報道。據奇安信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公開報道的至少有471.6億條數據泄露,較2023年的103.8億條增長354.3%,數據安全再敲警鐘。
數據安全治理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數據產業的發展,數據安全威脅呈現多維度擴散態勢。根據《人民日報》及多份官方報告披露,2025 年哈爾濱亞冬會期間,賽事信息系統及黑龍江省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遭受來自美國等境外勢力的網絡攻擊達 27 萬余次;甘肅公安公告,定西市隴西縣公安局網安大隊近日破獲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15萬余條,涉案資金200余萬元……
在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與安全是當前社會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一方面,數據通過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實現價值創造和增值;另一方面,數據流動性增強使得傳統安全邊界不斷擴展,對數據安全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創新科技,鍛造數據安全利刃
數據流通安全治理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貫穿數據供給、流通、使用全過程。面對復雜的安全形勢,通信運營商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守護者,正在通過技術創新構建多維度防護體系。
夯實基礎,確保數據源頭安全。以中國移動為例,其參考銀行“金庫模式”實行“關鍵操作、多人完成”,通過技術手段,確保所有涉及客戶信息操作都有嚴格審批控制和全面記錄與審計,嚴防內部員工非法違規獲取客戶個人信息。
多重防護,保障數據傳輸安全。以中國電信為例,其打造了包括“靈澤”“星海”和“銀河”在內的數據要素能力體系。在“銀河”數據跨境流動方面,提供數據跨境存儲、計算和傳輸全鏈路能力,同時依托隱私計算、區塊鏈等安全技術能力,實現數據在不同主體間的可信共享和交易。
實踐應用總結,保障數據應用安全。以中國聯通為例,其依托自身的數據安全實踐經驗,探索出一套適用于數據要素市場化下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并先后在浙江、海南等省份大數據局落地實施,切實提升數數據安全保障水平。
人才培養+產業協同,推進數據產業發展
數據要素背景下數據安全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人才是保障數據安全的核心驅動力。以中國電信為例,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福建、江蘇等地建立網絡安全人才實訓基地,將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為安全產業輸送了大量合格的專業人才。
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協同,在成都市國家數據標注基地牧山園區,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作為聯合建設單位,發布系列AI+四川方言創新應用,聚焦數據標注、數據服務等領域,助力打造國家級數據標注試點基地;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發布《數據要素機構登記管理辦法》,對數據要素機構的設立、運營、監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中國聯通啟動“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發布“安全產業鏈聯合出海計劃”,進一步匯聚網絡安全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促進安全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