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發布博文,報道稱美國科技巨頭Meta(META.US)Platforms以約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眼鏡制造商EssilorLuxottica SA近3%股權,表明其在智能穿戴領域正加速布局。
豪賭AI智能眼鏡
按照當前市場價格,這筆交易的市值約為30億歐元(約合252.46億元人民幣)。分析認為,如果這項投資屬實,將表明Meta正在加碼押注快速增長的智能眼鏡市場。

過去幾年,兩家公司一直在合作研發AI驅動的智能眼鏡,并推出了“Ray-Ban(雷朋)Meta系列”智能眼鏡。上月,雙方推出了全新眼鏡產品系列Oakley Meta,主要面向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
扎克伯格表示,智能眼鏡是公司AI戰略的重要一環。先前,Meta的應用程序和服務都依賴于其他公司制造的智能手機,而智能眼鏡則為Meta提供了自主研發硬件、掌握分發渠道的機會。

未來這項合作也使Meta能夠獲取更深入的制造技術和全球分銷網絡,為智能眼鏡走向大眾市場打下基礎。此外,另有消息稱Meta公司正考慮進一步投資,未來幾年內將持股比例增加到5%,但不排除未來變動的可能性。
蘋果智能眼鏡專利曝光
無獨有偶,美國專利局近期剛公布了蘋果(AAPL.US)公司的一項專利申請,此項專利聚焦于一種高度模塊化、兼具舒適性與智能特性的硬件架構,其適用范圍涵蓋智能眼鏡等頭戴式電子設備。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公司在該專利中提出了一項獨特設計——可更換隱藏于智能眼鏡臂內的電池,這一設計能有效為用戶延長設備的續航時間。

蘋果在專利背景部分提到,智能眼鏡的應用場景極為豐富多樣,從躺在床上觀看電影,到山地騎行、戶外徒步等戶外活動,幾乎覆蓋了生活中的各類場景與活動。
如今,在這種旺盛的勢頭之下,“百鏡大戰”愈演愈烈,包括互聯網大廠、智能硬件廠商乃至傳統眼鏡企業都競相入局AI眼鏡領域。5月21日,谷歌宣布和XREAL共同開發新一代AR眼鏡Project Aura;6月26日,小米推出首款AI眼鏡競爭……逐漸白熱化。

而這火熱的背后追究原因,從技術邏輯看,AI大模型與增強現實(AR)技術的深度融合,徹底重構了智能眼鏡的交互方式。尤其,隨著GPT-4o等各大模型實現端側部署,AI眼鏡的交互能力實現質的飛躍,讓AI眼鏡從“工具屬性”邁向“智能助手屬性”,成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核心入口。
微美全息推動跨界生態與場景深耕
公開資料顯示,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WIMI.US),近年來通過技術研發、產業鏈整合與生態合作,重點聚焦云計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深度學習和AI技術等,不斷推動AI智能眼鏡在跨界生態合作與行業場景應用中取得顯著進展。
此外,面對市場新挑戰,產業界正積極尋求破局之道,微美全息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采用雙芯片架構優化功耗與續航,優先布局AR顯示功能,以及AI引擎支持多模態交互(視覺、語音、觸覺),進一步優化了實時環境感知與動態畫面分析能力,不斷在智能眼鏡產業鏈中扮演著既是底層技術的賦能者,也是產業生態的組織者的角色。
結語
另一方面,根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市場智能眼鏡(含AR設備)銷量為43.4萬臺,同比增長36.5%。該機構樂觀預計,2025年銷量將突破100萬臺,同比大幅增長約130%。目前來看,這些行業實踐正逐步驗證智能眼鏡作為生產力工具的價值,,智能眼鏡賽道正靜待新一輪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