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政府官網7月28日消息,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 《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為原文: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戰略部署,加快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進本市“模塑申城”工程,降低創新創業成本,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加快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制定本措施。
1.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發放6億元算力券,加強算力調度平臺建設,體系化支持企業研發和應用大模型,加快大模型生態空間集聚。對租用智能算力的主體,市級給予最高30%租金補貼,并推薦申報國家智能券補貼,按照“補早補小”原則,市區協同給予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補貼。對自主智能算力設施部署項目,給予最高10%建設支持,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自主生態。
2.擴大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發放3億元模型券,對調用云平臺部署的第三方大模型API,或采用第三方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方式,推進大模型垂類應用的主體,給予核定合同額最高50%、最高500萬元補貼。
3.支持采購高質量語料。發放1億元語料券,加強語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購買非關聯方的語料進行大模型、垂類應用、智能體等研發和應用的主體,給予核定合同額最高30%、最高500萬元采購補貼。
4.開展關鍵技術創新。支持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方法和工具、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芯片、具身智能、智能軟件、腦機接口、智算系統等重點前沿方向的技術創新,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最高5000萬元支持。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參與國家重大項目、戰略平臺、揭榜掛帥等任務,申報市級配套項目,給予最高5000萬元支持。對具有戰略性、公益性的關鍵項目,經市政府批準后可給予最高50%支持。
5.推動科研范式變革。組織實施全市科學智能“百團百項”工程,力爭在2年內支持不少于100個團隊、100個項目,推動AI人才、領域科學家和工程團隊跨組織、跨領域協作,形成一批前沿原創性成果。對相關優質項目,按照核定總投資給予最高70%、最高5000萬元支持。
6.打造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支持戰略性領軍人才牽頭組建人工智能新型研發機構,根據建設目標和任務,給予3-5年、最高5億元的連續性支持。支持人工智能前沿領域安全治理、共性技術研發、測試評估、中試驗證、生態賦能等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按照核定總投資給予最高50%、最高2000萬元支持。
7.加快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支持本市人工智能企業的軟硬件產品加快研發與量產,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產品銷售或租用達到一定規模的,按核定合同額的5%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對人工智能軟件產品首版次應用示范,按照核定合同金額給予最高30%、最高2000萬元支持。
8.開放建設標桿示范場景。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組織重點領域示范場景征集,加快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場景。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展產業創新融合示范應用。對標桿示范場景建設項目,按照核定總投資給予最高20%、最高1000萬元支持。
9.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建設人工智能小鎮,推動建設高密度、低成本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市區協同給予配套支持,向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發放最高100%支持的100萬元算力券、100萬元模型券、100萬元語料券補貼,積極推動補貼“免申即享”。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人才創業團隊給予6個月至3年不等的房租減免或一次性開辦費。
10.加強人工智能人才服務。對高層次人才,按照“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原則,給予人才及團隊長期穩定的事業發展和人員保障經費支持。實施“人才+項目+產業”協同支持機制,賦予人才在技術路線、團隊組建、經費使用等方面自主權。對人工智能優質企業相關人才實施專項獎勵,給予最高30萬元個人獎勵。落實市級人才租房補貼政策,惠及更多人工智能人才,降低企業用人成本。
11.完善產業投融資體系。發揮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市級人工智能先導產業母基金等引導作用,聯合區級投資基金、社會資本等投早、投小、投長期。支持優質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聚焦算力、語料等關鍵要素,以及大模型、具身智能、科學智能等賽道,聯合相關區級基金,推動設立專題子基金。
12.打造開源開放創新生態。持續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等平臺,推動人工智能國際合作與開放共享,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全球開源生態。對建設成效明顯、影響力大的開源社區,以及下載量高、性能優、影響力大的模型和語料開源產品,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