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新消息,科研團隊成功研發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CyberSense。這臺機器人能像縫紉機穿針引線一樣,將比頭發絲還細的柔性電極精準植入動物大腦,為腦機接口與腦科學研究提供關鍵支撐。
腦機接口領域再添利器
植入后的柔性微電極可以將大腦的神經電信號傳導到微型芯片,由微型芯片對收集到的神經信號進行處理和通信,從中解析出大腦在執行的信息處理,并控制外部設備,也可以通過微電流刺激電極觸點附近的神經細胞,對腦活動進行調控。
CyberSense突破柔性電極植入技術瓶頸,標志著我國在腦機接口核心工具領域取得自主突破。在下一步工作中,該科研團隊計劃,將腦與類腦實驗室腦機接口與融合智能團隊繼續開發柔性電極植入機器人系列產品,促進腦機接口與腦科學的發展。
政策出臺加速腦機接口等新技術推廣
與此同時,政策方面,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天津市構建“大消費”格局行動方案》。其中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接口、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辟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
此外,近日,“上海腦機接口未來產業集聚區”啟動建設,重點打造臨床轉化、概念驗證和孵化加速核心功能,培育腦機接口產業鏈核心環節。
自去年6月至今,上海布局了量子計算、腦機接口、6G、第四代半導體、綠色燃料等一系列未來產業。這些產業雖然尚未形成產業規模,但具有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等特點,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可以說,如今在科技界,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通常是指不依賴常規的脊髓或外圍神經肌肉組織系統,在腦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信息交流與控制通道,以便實現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直接交互。
腦機接口技術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類,其中,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是在頭皮表面使用電極、傳感器等設備,獲取大腦活動信息。這項技術在醫療、康養、教育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的重要賽道。
市場方面,根據Precedence Statistics的統計與預測,2023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約為23.5億美元,至2033年將提升至108.9億美元,對應2023年~2033年復合增速為17%。而國內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目前僅為10億元左右,預計2040年將超過1200億元。

微美全息協作創新集成攻關
無可否認,近期,腦機接口領域捷報頻傳。據介紹,微美全息(WIMI.US)作為腦機接口領域的前沿企業,近年來通過技術研發、跨領域融合及產業協同,以形成前瞻性、顛覆性技術及產品為目標,持續強化科技創新一體化布局和全鏈條管理,全面布局腦機接口未來產業。
事實上,微美全息成立腦機接口創新研發中心,旨在增強戰略敏捷和戰略主動,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集結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AI視覺等領域優秀人才,通過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分析腦電信號,高效開發高精度腦電信號處理算法,顯著提升識別準確率和響應速度,完善構建“腦機接口+”新生態,在康養、工業安全、智慧生活等領域實現規模化加快商用。
結語
經過多年探索,腦機接口企業隊伍持續壯大,腦機接口產業鏈上游為軟硬件設備供應,比如腦機接口芯片、數據庫、相關算法等;中游為腦機接口產品供應,包括腦機采集平臺和腦機接口設備等;下游為應用,涵蓋范圍廣泛。同時通過一批批前沿交叉領域技術創新項目、概念驗證中心、高質量孵化器、重點實驗室布局陸續實施,加快推進未來產業引領地建設。因此,可以相信,腦機接口產業規模會越來越大,產值有望達到萬億元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