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險這個詞匯,開始反復出現在李泉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場景中。今年35歲的他,參加工作已有12年時間,除了公司上的五險一金,他沒有買過任何商業保險。一天夜里,他偶然在社交平臺刷到網友分享的“沒有保險的血淚史”,或許是對網友的遭遇感同身受,或許是平時就有一定的“搞錢”和“風險防范”意識,李泉開始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并在網絡上尋找保險推薦。
現如今的生活中,保險這個名詞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但保險這個產品卻始終讓像李泉這樣的人望而卻步,一邊是需要保險“未雨綢繆”,一邊是對于保險的零認知讓他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成為了許多人購買保險產品的最大痛點。
就在5月28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2024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印證了這一觀點,與前幾年相比,2024年的線上購險率已從2023年的73%升至78%,消費者最關切的問題已發生變化,過去消費者最大的擔憂是“理賠困難或遭遇拒賠”,但2024年,“產品選擇困難”躍升為第一大困擾,有高達63%的消費者表示,面對眾多保險產品,他們難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選擇線上保險vs選擇線下保險
“選擇線上線下各有利弊,線上保險可以自主投保但是沒有人推薦,線下保險推銷太多”,李泉在回答記者的問答時說道,他經常收到線下業務員打來的電話不勝其擾,相比較下來還是在線上平臺購買保險更自由些,也更方便快捷,不會受到信息干擾,所以他更傾向于線上買保險。
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前7個月,互聯網保險累計保費3663億元,與2023年同期比較增長了15%,預計2024年全年的互聯網保險保費同比增速將不低于15%,而互聯網平臺的接受度也迅速上升。
同時,根據記者的走訪,消費者在線上購險的主要原因排名前三的是“繳費靈活”(52%) “投保便捷”(49%)和 “方便自主查詢和篩選產品”(46%)。消費者收入越高,越看重投保流程的便捷性、自主性和騷擾少;反之則越看重親戚朋友推薦。
根據觀察,線上保險渠道無論是第三方中介平臺還是保險公司自營平臺都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以中國人保旗下的中國人保app為例,該平臺匯集了人保旗下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人保養老等子公司的保險產品,險種包含健康險、壽險、車險、意外險等多種險種供消費者選擇,且無業務人員干擾,消費者可以自行購買保險產品,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底下載量已超5000萬,用戶總量非常可觀。
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對于買醫療險和重疾險我不知道選購哪個產品合適,人保app雖然產品多,但是看得我眼花繚亂的,還好發現了方案推薦功能”。像李泉這樣的保險小白在選購產品上很迷茫,對于為自己、為孩子、為父母選購什么樣的產品并沒有太清楚地認識。
而《報告》中也指出了有高達63%的消費者表示,面對眾多保險產品,他們難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也愈加理性,對大品牌的盲目追求已成為過去,他們更加愿意尋求個性化、精準的保障方案。
“這個方案推薦功能實在合我心意,可以根據我想要給誰買智能推薦,比如想要給父母買普惠型保險,它就會推薦我民醫保長期醫療和個人百萬綜合意外險等產品,點進去仔細查看保險說明,真的很適合給父母”,據了解,該功能位于人保app保險商城頂端,消費者可根據投保人群、保障類型和產品定位三個維度快速地篩選保險組合,以提升專業保險配置方案的生成效率。投保人群方面細分為「給父母」、「給子女」、「給自己」三個維度,全面覆蓋了買保險的三大類人群;保障類型方面涵蓋了「健康」、「意外」、「養老」和「財產」四大品類,覆蓋絕大多數家庭日常所需;而在產品類型方面,消費者也可以根據自己或者家庭的經濟狀況和保障需求,在「高端」和「普惠」中作出選擇。

2024年8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的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互聯網保險市場在合規框架下將實現快速且有序地發展。互聯網保險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機會。《報告》預測,未來5年,互聯網保險年均增速將穩定保持在15%-20%,總保費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而以中國人保app為代表的互聯網保險平臺也隨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從粗放式保險貨架到“懂”消費者、“了解”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和精準數字營銷為消費者提供精準且適合自己的互聯網保險是平臺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