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0日召開的全球計算聯盟智能計算產業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智算產發委”)第一次成員全體會議上,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原總經理邵廣祿出席并發表主題致辭。在對全球計算聯盟智算產發委正式成立表示祝賀的同時,他提出“人工智能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倍增器,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分化器”的重要論斷,強調“唯有強化產業協同合作,方能實現智算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并提出“強化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引發全場與會代表的高度共鳴。
人工智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倍增器

圖1
邵廣祿指出,回顧人類文明發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對全球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發動機和倍增器的巨大推動作用。邵廣祿從國家經濟發展、企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三個層面,用具體數據帶領與會代表直觀感受前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發動機和倍增器效應:
在國家經濟發展層面,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分別使全球GDP增長了3倍、5倍和10倍;
在企業發展層面,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催生了大量的新生科技企業,一些科技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成為新一代的市值頭部企業,市值實現數量級增長。比如,在互聯網浪潮中的頭部企業蘋果公司,比IT浪潮中的頭部企業IBM,市值增長了10倍多;
在人民生活層面,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提升了全要素生產效率、國際競爭力和人均GDP,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改善。
邵廣祿提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們普遍認識到,人工智能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發動機和倍增器。
人工智能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分化器
邵廣祿同時指出,在推動經濟倍增發展的同時,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也在起著分化器的作用。
在國家發展層面,科技革命對GDP增長有倍增影響,但對不同國家的增長倍數不同。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的國家,GDP增長就快;反之增長就慢。在這種情況下,國家GDP的增長就出現了兩種分化:一是增長速度的分化,GDP發展快與慢的不同國家,差距被逐漸拉大;二是發展動能的分化,抓住了科技革命機遇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增長甚至超高增長,產業結構、國際貿易結構以及國際比較優勢結構等逐漸升級,國際GDP格局將會逐漸發生重大變化,舊平衡逐漸被新平衡取代。
在企業發展層面也是如此,世界500強的陣營快速變化,有明顯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引發的分化發展的特征。
邵廣祿指出,這次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才剛剛開始,就已經顯現出了巨大威力:十年前,英偉達市值是英特爾的六分之一;今天,英偉達市值是英特爾的30倍。十年時間,兩家公司的相對市值發生了180倍的變化。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是一場變革,而不僅僅是過去技術和產業的延長線,也不能用遞推法去預測未來。人工智能是科技產業革命的“蝴蝶”,會催生新的產業格局、新的社會格局、新的國際格局。因此,我們現在討論人工智能,討論智算,不只是在討論一項技術,而且在討論一個新時代。
強化合作,高質量發展
邵廣祿用一個指數關系公式(如圖1所示)簡明扼要地呈現了人工智能(Y)對千行百業(X)的影響。
這樣的指數關系預示著,當企業的數智化水平和人工智能能力都高于分化點(不同場景分化點不同)時,企業的發展就會加速上升,從而快速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反之,企業發展將落后,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因此,在這場人工智能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必須做到人工智能技術上的領先和規模上的超前。智算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技術領先和超前發展。
邵廣祿指出,我國的智算布局仍存在“散、小、弱”的痛點,需要團結起來,構建大規模、高水平、共享的智算體系。幸運的是,在我國智算產業圖譜上,強弱電、制冷、光模塊、交換機、存儲、芯片、服務器,智算集群的集成商、AIDC服務商、云廠商、數據服務商、AI大模型開發商,以及新出現的AI基礎設施廠商等都在快速進步。更可喜的是,隨著DeepSeek的發展,AI大模型的應用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最后,邵廣祿倡議,合作能使產業各方發展得更快、更強、更優、更大;建議在算力、數據和算法方面,智算產發委各成員單位要主動加強合作;智算產發委委員會要積極組織成員單位,在算力優化、模型優化、數據共享、開源社區、開源協議、應用推廣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