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互聯網正迎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階段。
QuestMobile最新發布的《2025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大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到創紀錄的12.67億,用戶粘性也顯著增強,全網用戶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逼近8小時。
在這一穩健增長的大背景下,由AI技術驅動的變革正深刻重塑行業格局。報告指出,AIGC行業使用時長同比飆升393.9%,成為新的增長引擎,短視頻總使用時長達86.5億小時。同時,以AI搜索為代表的創新應用異軍突起,成為上半年當之無愧的“黑馬賽道”。
報告同時顯示,互聯網巨頭間的競爭也越發白熱化,即時零售戰火升級,淘寶、京東、美團重合用戶規模達3.88億,京東外賣6月月活飆升至1.73億。
以下是報告的5大看點:
看點1:人均每天上網8小時,短視頻總使用時長凈增86.5億小時
◆ 數據洞察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增長動力不僅體現在用戶規模上,更體現在用戶參與度的深化。
(1)用戶規模與粘性雙增長: 截至2025年6月,全網月活用戶(MAU)達12.67億,同比增長2.5%。用戶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7.97小時,同比大幅增長7.8%;月人均單日使用次數為117.9次,同比增長2.6%。
(2)高線城市聚集效應: 用戶持續向一線城市流動,一線城市用戶占比達到10.4%,同比增長1.07%。
(3)短視頻時長增量居首: 用戶時間更多地分配給了數字化娛樂場景。2025年6月,在使用時長增量TOP15的細分行業中,短視頻以86.5億小時的總使用時長凈增量位居第一,而AIGC行業的總使用時長凈增量同比增長率高達393.9%。
◆數據解讀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見頂論”已成過去式,市場正在從追求用戶數量的外延式擴張,轉向挖掘用戶價值的內涵式增長。
人均單日使用時長7.8%的同比增幅遠高于月活躍用戶規模2.5%的同比增幅,這表明存量用戶的“時間錢包”正在被進一步打開,用戶注意力的回歸為各大平臺的商業化和新業務探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用戶時間向AIGC和泛娛樂領域的傾斜,則預示了未來流量競爭和商業變現的核心方向。
看點2:巨頭梯隊分化,京東、抖音用戶數均增長超10%,美團承壓
◆數據洞察
報告顯示,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流量聚集效應愈發明顯,形成了穩定的一、二梯隊格局,但內部的增長速度卻出現了顯著分化。
按去重用戶規模來看,第一梯隊為騰訊控股(12.66億)、阿里巴巴(12.48億)、抖音集團(11.68億)、百度集團(11.05億)。
第二梯隊為拼多多(9.52億)、螞蟻集團(9.35億)、美團(8.94億)、京東(8.76億)。
就這些頭部企業來看,增長也呈現兩極分化。京東集團和抖音集團的用戶量同比增長迅猛,分別達到13%、12%。相比之下,拼多多和百度集團的增長則趨于平緩,同比增速僅為0.2%和1.3%。而美團的用戶規模同比下降了0.7%。
◆數據解讀
穩定的梯隊格局之下,暗流洶涌。用戶規模的“零和博弈”特征日益凸顯,一家企業的增長可能意味著另一家的停滯甚至萎縮。京東和抖音憑借其在零售和內容領域的強勢布局,實現了高速的用戶增長,給其他巨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特別是對于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平臺而言,尋找新的增長曲線已是迫在眉睫的“生死課題”。
這種不均衡的增長態勢,是導致互聯網戰場“硝煙再起”的根本原因。它迫使所有頭部玩家,無論攻守,都必須投身于能夠攪動存量、創造增量的新興賽道,以避免在下一輪洗牌中掉隊。
看點3:AIGC成巨頭新戰場,AI搜索成上半年“黑馬賽道”
◆數據洞察
AIGC是2025年上半年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互聯網巨頭憑借其技術和流量優勢,在該領域展開了激烈爭奪。
(1)巨頭壟斷格局: 2025年6月,在活躍用戶規模TOP30的AI應用中,66.7%來自騰訊、阿里、百度、抖音這四大互聯網集團。
(2)搜索賽道領跑: 在AI原生App、AI應用插件、AI PC網頁端三種應用類型中,用戶規模增量最大的賽道均為“AI搜索引擎”。
(3)原生App爆發式增長:以DeepSeek為首的AI原生App增長驚人,其在2025年6月的用戶規模相比1月增量高達1.63億。豆包和騰訊元寶緊隨其后,分別錄得5842萬和2205萬的用戶增量。
(4)應用插件成黑馬: AI應用插件憑借其輕量化和場景嵌入的優勢,實現了更廣泛的用戶覆蓋。截至2025年6月,插件形態AI應用的用戶規模達到6.3億。其中,百度AI用戶規模達2.94億,抖音AI搜用戶規模達2.09億,微信AI搜索用戶規模達1.64億。

◆數據解讀
AI不再是遙遠的技術愿景,而已成為巨頭爭奪用戶時長和未來入口的“核心武器”。四大集團的強勢地位表明,AI的競爭是技術、場景、流量和資本的綜合性比拼,小玩家突圍的難度極大。
數據明確顯示,重塑“搜索”這一最高頻的剛需場景,是當前AI落地的最佳突破口。
然而,用戶行為的變遷也值得關注:隨著越來越多傳統App以插件形態接入AI搜索能力,部分獨立原生AI App的用戶正被分流。這預示著AI的未來可能并非由少數幾個“超級App”主導,而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插件形態,深度融入并改造現有的億級用戶生態,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基礎能力。
看點4:即時零售戰火升級,淘寶、京東、美團重合用戶規模達3.88億,京東外賣6月月活飆升至1.73億
◆數據洞察
圍繞“即時滿足”的核心訴求,即時零售和在線旅游賽道的競爭全面升級,平臺邊界日益模糊。
即時零售三強爭霸: 淘寶、京東、美團在該領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截至2025年6月,三家App的重合用戶規模已高達3.88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2.8%。在618大促及補貼活動的刺激下,京東App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同比猛增33.2%,美團也增長了18.2%。
(2)京東外賣異軍突起: 京東App將秒送外賣模塊升級為一級入口后,該模塊的月活用戶從4月的0.74億飆升至6月的1.73億。
(3)在線旅游跨界融合: 旅游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攜程旅行、美團、京東三大App的重合用戶規模達到6521萬,同比增長20.4%。京東以“零傭金”模式高調入局,進一步加劇了酒旅市場的競爭。
◆數據解讀
“即時性”正在重構線上消費的價值鏈。無論是實物商品還是旅游服務,用戶都期待著更高效、更便捷的滿足。高達3.88億的重合用戶數據,意味著大量消費者正在三大平臺之間搖擺、比價,這片“公共流量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平臺的競爭策略也從單純的線上流量比拼,延伸到了對線下履約能力(配送團隊、本地商戶)的整合與掌控。
京東外賣的流量激增,以及各大平臺在酒旅市場的相互滲透,標志著電商、外賣、旅游等傳統業務的邊界正在被徹底打破,一個圍繞“本地生活服務”的超級賽道正在形成,未來該領域的競爭將是多維度、立體化的生態系統之戰。
看點5:文化熱點引爆流量新范式,蘇超全網互動量破億,品牌自播銷售額占比超60%
◆數據洞察
報告也揭示了文化和內容在流量創造與商業轉化中日益核心的地位。
(1)草根體育IP崛起:從“村超”到“蘇超”,草根賽事引爆全網。2025年6月,“蘇超”相關內容在全網的互動量高達1.04億,環比增長4225.4% 。
(2)網絡影響力的流量體現具象化: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的抖音賬號僅憑一條4秒視頻,在2025年6月吸引了高達1.15億的去重活躍用戶。
(3)品牌自播成主流:在抖音平臺,內容與電商的結合愈發緊密。2025年6月,在家用電器、運動戶外等多個品類中,品牌自播的銷售額占比均超過60%,其中家電品類更是高達71.7%。
◆數據解讀
流量的生產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相較于平臺的功能驅動,由熱點事件、文化現象和網絡高關注人群驅動的內容流量,呈現出更強的爆發力和用戶粘性。“蘇超”和“韋東奕”的案例證明,真實、有共鳴的內容能夠迅速穿透圈層,轉化為巨大的公域流量,為平臺帶來新的活力。
同時,品牌自播占比的提高,標志著“品效合一”進入新階段。品牌不再僅僅依賴達人帶貨,而是通過構建自己的內容陣地,直接與消費者對話,沉淀品牌資產。這預示著,未來互聯網的競爭,將不僅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競爭,更是對用戶心智、文化潮流和內容生態影響力的全面競爭。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