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騰384超節點首次線下展出、沐曦發布旗艦GPU曦云C600、摩爾線程以全功能GPU為核心構建的“云邊端”產品和解決方案亮相……剛剛落下帷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國產算力創新成果集中亮相,成為人工智能應用加快落地的重要支撐。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是國產算力軟硬件從單點突破走向全面推廣的關鍵之年,隨著政策推動、技術迭代,國產算力將進入全場景攻堅階段。
記者在大會現場看到,獲評“鎮館之寶”的昇騰384超節點由16個機柜組成,這一“龐然大物”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作為華為今年以來在算力基礎設施上的集大成者,昇騰384超節點實現了業界規模最大的384卡高速總線互聯。
“目前業界已基于昇騰適配和開發超過80個大模型,如訊飛星火認知、DeepSeek、Qwen、鵬城、LLaMA等。”華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場景適配上,基于昇騰軟硬件能力、訓練與推理解決方案及開源開放的軟硬件生態,華為聯合伙伴展示了互聯網、運營商、金融、政務、醫療、油氣、交通等行業解決方案實踐。
今年大會上,國產GPU企業表現亮眼。沐曦首次公開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訓推一體GPU曦云C600,集成大容量存儲與多精度混合算力,全面對標國際旗艦GPU產品,可為金融、政務等關鍵領域提供高可靠算力基座。摩爾線程也帶來了生命科學、物理仿真、空間智能等行業應用案例,展現了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的系統性創新和國產GPU的廣泛應用前景。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產算力軟硬件在多元化場景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囿于技術和配置,性能受限,難以廣泛適用于用戶全面需求;另一方面,專業化、高端化應用需求加速涌現,也對產品的適配性、安全性提出新的考驗。而近期記者采訪發現,隨著國產算力用戶的核心需求從“可用”向“好用”邁進,國產化供給側在關鍵產品環節也不斷取得新突破。
7月10日,新一代海光C86終端首發亮相,全面覆蓋辦公、科研、工程、設計等多場景需求,標志著國產算力終端從關鍵行業向全行業場景突圍。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3C6000也于6月26日正式發布,可滿足通算、智算、存儲、工控、工作站等多場景的計算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龍芯3C6000采用我國自主設計的指令系統和架構,無需依賴國外授權技術和境外供應鏈,是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
“我國信息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構建獨立于X86和ARM體系之外的第三套生態體系。因此龍芯中科將自主研發進行到底,從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發、基于自主工藝的芯片生產、基于自主指令系統的軟件生態三方面夯實自主信息技術體系底座。”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表示,經過20多年積累,龍芯中科系統攻克了通用處理器、圖形處理器、AI處理器及其基礎軟件設計的關鍵核心技術。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史惠康表示,當前基于自主指令集龍架構的產品不斷豐富,背后體現的是自主能力的快速提升。正是因為底層核心技術CPU指令集架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桌面計算、服務器集群、工業控制、移動設備等全場景產品矩陣中,既有量的不斷擴展,更有質的有效提升,從而實現產業生態跨越式發展,將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的底座推上新臺階。
“國產終端在全行業場景的落地,離不開軟硬件生態參與者協同賦能。”海光信息副總裁吳宗友表示,為了進一步釋放C86終端產品力,海光將通過更開放的軟硬件一體化生態模式,緊密聯動上下游伙伴推動全場景國產化突圍。
數據顯示,國產算力生態體系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例如,海光產業生態合作組織凝聚了超5000家上下游伙伴,共同展開技術攻關、方案優化、應用創新及市場開拓,形成了“芯片-整機系統-軟件生態-應用服務”的完整閉環,相關產品和方案廣泛覆蓋金融、通信、能源等全行業場景。業內人士認為,從兼容國際主流生態到國產化生態協同創新,國產算力未來將為千行百業智能化提供全場景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