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高溫炙烤大地,濰坊聯通高密分公司動力室內,孫勛正帶領團隊與酷暑搏斗。他們清洗城區及鄉鎮機房空調室外機260臺次,實施應急發電32次,處理用電隱患10余起,完成72處電池組放電測試,每一滴汗水都保障著網絡設備的安全運行。
1980年出生的孫勛,2002年就來到濰坊聯通高密分公司動力室工作,一干就是23年。每天早早來、遲遲走,成了他的習慣;默默付出、不計回報,成了他的本能。從城區的中心機房到鄉鎮的各個站點,他帶著一顆責任心,仔細檢查維護著每一臺設備、每一條線路。省市公司評選的“先進個人”、“維護標兵”、“十佳數字化轉型標兵”這些榮譽,就是對他這8千多個日日夜夜堅守崗位最好的肯定。
氣候的考驗一年四季都有。每年春天柳絮飄飛、天氣干燥的時候,孫勛總是按時帶著隊伍,去清洗那67處機房的空調濾網。每次干完活,臉上沾滿灰,衣服也被汗水濕透。到了臺風暴雨多發的季節,他更是隨時待命,一有情況就沖在最前面。去年7月,一場強風襲擊了高密北部,大牟家、仁和等好幾個地方的機房都斷了電。孫勛立刻帶著隊伍開車趕過去。路上,被大風刮倒的大樹擋住了去路,他們只好繞道,費了好大勁才趕到。從下午2點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早上6點,整整15個小時沒吃沒喝沒休息,就靠著發電機不停地轟鳴,硬是撐到了電力恢復。
還是那年7月,一個下著暴雨的晚上,晚上快10點時,蔡站和咸家的機房接連發出告警。為了搶時間,孫勛和兩個同事開著車就沖進了積水里。到文化橋時,水太深過不去,想繞道西關,結果西關也淹了。調頭時,天黑雨大看不清,水都快淹到車窗了,車子差點熄火陷在水里,他們加大油門才沖出來,連車牌都被水沖走了,好不容易才趕到蔡站機房。雨還在下,機房鑰匙一時找不到。孫勛當機立斷,找來高梯子,從后面的雨棚平臺爬上去,從二樓窗口接好線,啟動了發電機。等設備重新亮起綠燈,他們仨渾身濕透,這時天也快亮了。
孫勛不僅肯干,還愛琢磨。看著那臺500多斤重的發電機搬上搬下太費勁,他反復琢磨試驗,設計出了一套快速裝卸的工具。有了這個,原來要七八個人才能搬動的“大家伙”,現在一個人就能輕松搞定,省時又省力,還獲得了省公司的“金點子”獎,在全省推廣。在改造營業廳供電系統時,他又想了個辦法,利用現有的監控系統和手機APP,就能遠程看到電流大小,還能直接關掉電源,這套系統每年能幫公司省下好幾十萬的運維費用。
他的擔當,不只在家鄉。2021年鄭州遭遇特大洪水,孫勛二話不說,主動報名參加山東聯通的支援隊伍,一頭扎進災情最嚴重的地方。積水漫到腰,他就泡在水里;設備被淹了,他就帶著大伙兒搶修。整整半個月,白天黑夜連軸轉,衣服就沒干透過。當災區的通信終于恢復,老百姓能打通第一個報平安的電話時,一位河南老鄉緊緊拉住孫勛的手,看著他濕透的工裝和熬紅的眼睛,激動地說:“山東兄弟,中!真中!”
23年來,孫勛巡檢設備超萬次,參與大大小小的通信保障130多次,故障都讓他和團隊處理得妥妥當當。他常說,“人民郵電為人民”不是一句空話,他靠的就是干活仔細、不放過任何隱患。有新來的同事問他怎么能堅持這么久、干得這么好,他總是拍拍胸前的黨徽,笑著說:“我是個黨員。讓電話永遠打得通,就是給千家萬戶留一條報平安的路、傳消息的橋。這個理兒,咱心里得時刻裝著。”